Copyright © Hebei XinLeShi tumor research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. 版權所有:石家莊鴻景不銹鋼雕塑廠
地址:河北省新樂市正莫高新技術開發區 電話:13731139252(安經理)|備案號:冀ICP備13005425號-1
“絲路之魂 敦煌藝術大展暨天府之國與絲綢之路文物特展”正在成都博物館舉行,吸引著來自全國觀眾的關注。保護敦煌就是在與時間賽跑。不凡的藝術宮殿——敦煌莫高窟經千年風雨正在消失,如何用最快的方式將它留下來?怎樣在不傷害壁畫的同時記錄下所有細節?昨日,敦煌研究院文物數字化研究所所長吳健做客成博,為觀眾帶來了《敦煌石窟數字化保護與應用》的講座,為觀眾展示最新研究成果。
好萊塢加工 敦煌記錄資料
昨日的講座座無虛席。講座一開場,吳健便為觀眾介紹了“數字敦煌”項目的研究、實施和技術成果。其中,他們對敦煌塑像進行三維數據采集、加工處理及三維打印的技術創新,在國內外文化遺產數字化領域屬首創之舉。“我在敦煌研究院工作了差不多36年。這36年主要的工作就是以攝影的手段對敦煌石窟的文物進行拍攝,過去大量的出版物就是我們在20多年前、30年前拍攝的。”吳健透露,在1998年的時候,他們開始了敦煌的數字化工作,應該說在全國文物行業里面,敦煌研究院起步比較早。
吳健介紹說,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,敦煌研究院就用傳統的照相方法來記錄敦煌壁畫和塑像。1998年敦煌研究院跟美國西北大學進行了合作,通過架設軌道,平行移動,逐行拍攝,覆蓋式地把敦煌壁畫進行記錄,進行采集。最后攝影素材還通過好萊塢這個電影工廠進行了加工。
轉化成數字化
不是為了鎖柜里
敦煌數字化保護團隊一年基本上要完成20個洞窟的采集工作,10萬張圖像的處理工作。“通過原始數據,我們形成了數字的資源,把這個數字資源又轉化成數字化成果,我們不是說采集完、處理完以后往柜子里面一鎖,還要利用,這就是保護與利用的關系,而且還要把這個成果,進一步研究成文化衍生品,這幾年我們就在做這個事情。”吳健告訴觀眾,敦煌莫高窟492個洞窟,已經做了高精度的數據采集119個洞窟,可以說主要的洞窟已經有數據了。整窟的圖像拼接處理57個,洞窟空間結構是113個,雕塑三維重建17身,大遺址三維重建2處。石窟虛擬漫游節目101個,對外技術支撐7處。
吳健透露,做學術研究,一般的瀏覽用掃描的技術完全可以,但是文物的數字資料留存甚至需要比原件還要大的數據,掃描技術往往不夠。他舉例道,比如二維拍攝壁畫數字化的時候,他們選取圖片中間的核心部分,邊緣部分品質不好的不用。一幅普通壁畫的數字圖片就需要上千幅去拼接。“你可想而知它出來以后是十幾個G的文件,它要達到300DPI,甚至特殊用途里面要達到600DPI,就是為了以后不同的用途。”他說道。
吳健一邊在大屏幕展示三尊高4米多塑像的3D打印圖片,一邊介紹說,拍攝一個雕塑,數字保護工作人員要拍攝800多個角度,進行合成處理后,進行3D打印。記者看到,這3D打印逼真地還原了原作。連塵土都依稀可見。“我們做這個數據不僅僅是一個數據,而是它去展示,我們進到洞窟看到是有局限的,因為不可移動,但是我們數據展示,我們可以360度來展示這個佛像,在現場是看不到的。”他說,數據不僅要保存下來,更重要還要廣泛地去應用,應用到極致,去展示敦煌彩塑特別是唐代的這種美。
VR虛擬漫游
讓你隨時上網游敦煌
吳健介紹說,觀眾可以通過敦煌研究院成功上線的30個洞窟的高清圖像和30個洞窟的VR虛擬漫游節目,感受到敦煌石窟的高清圖像和VR虛擬漫游。他說,敦煌官網上線的數據庫叫數字敦煌資源庫,觀眾可以免費瀏覽。如果是做學術研究或者非商業性用途,觀眾可以給敦煌研究院提供一個申請,便可以獲得授權下載。據悉,下一步就是要通過這樣的資源庫,達到全球共享。我們該網站的點擊量是150萬,很多游客到敦煌,去年敦煌接待130萬游客,他們網上瀏覽是150萬,所以今后旅游的數據統計,應該把線上線下結合起來統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