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校巡講是每年長沙雕塑節都要舉辦的一項重要活動,雕塑家們走入長沙各所高校的課堂,與學子們交流各自國家的藝術傳統、自己的創作心得等內容。去年這個時候,肖小裘正在長沙理工大學組織他的學生聆聽美國小愛德華·杰克遜博士講述湘籍雕塑大師雷宜鋅創作馬丁·路德·金雕像的故事。今年,轉換身份的肖小裘也要作為24名國際雕塑大師的一員,走進校園與大家分享他自己的故事。
在工作人員及志愿者眼中,用“牛氣沖天”來形容肖小裘十分貼切。其實早在1990年代早期,當他還在景德鎮學雕塑的時候,他和他的作品就已經顯露出一種強烈而張揚的個性。在同學眼中,這種藝術家與生俱來的“狂妄”讓他成為同儕中的“扛霸子”,屬于傳說中的存在。雖然隨著閱歷的豐富,肖小裘現在已經沉穩很多,但仍不忘初衷,常常語出驚人。例如他在給學生上課時往往開宗明義,直接敲醒未來的藝術家們:“人必須堅持夢想,不管這個能不能賺錢。我們是搞藝術的,藝術是什么?它是人們在獲得基本的物質生活保障后,追求精神享受的一種形式。我們是來提高人類素質的,我們肩負的任務這么重大,我們怎么能只為了錢而工作呢?我們怎么能光拿就業說事呢?”
正如肖小裘向學生傳達的一樣,在他的內心深處,他對于藝術夢想的追逐也始終未曾停息。而“夢”正是他這次雕塑節帶給我們的創作主題。肖小裘向記者展示了他的作品模型《森林夢》,這是一個帶有童真童趣色彩的少年夢。“你看,這是兩個小孩在抬著鋼筋,他們有個夢想,要建設一片森林。”森林本非鋼筋所筑,但在肖小裘看來,這恰是一種童話中才有的思維方式。“我們現在所面臨的城市化進程這么迅猛,城市建設可以說是日新月異。但在小朋友眼中,可不是這樣。他們會想,城市里的樹是從哪里來的?是從山里來的。大樹搬家會不會很疼?如果我們用拆下來的舊鋼筋來代替大樹,這樣就不疼了。”肖小裘說,這是他在開車的時候偶然迸發出來的靈感。
除了天馬行空的創意,肖小裘在創作手法等方面也是頗具特色。不同于目前以抽象風格為主流的國際雕塑界,肖小裘所擅長的恰好是寫實風格。而將傳統的制陶手法“卷泥片”運用于雕塑領域,也是他的一大絕技,在這次雕塑節上他也大展身手。“雕塑、雕塑,不過我這個啊,既不能雕也不能塑。”肖小裘解釋說,“因為泥巴具備可以收縮的特性,所以可以用‘卷泥片’的方式來表現人物外衣上的布紋與褶皺。”但如此做的風險也大,因為能否一次成型也是未知數,有時可能需要反復嘗試才能達到滿意效果。不過在肖小裘看來,將“卷泥片”這種制陶特有手法用于雕塑,會使其極具中國特色,這也正是他所追求的。